城市联盟淮南 马鞍山 淮北 铜陵 安庆 黄山 滁州 更多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蚌埠信息网 - 蚌埠生活信息网
网站首页 免费发布 本地新闻 城市猎人 城市贴吧 会员中心
网站首页 免费发布 本地新闻 城市猎人 城市贴吧 会员中心
招聘求职 房屋租售 二手市场 教育培训 生活服务 商务服务 吃喝玩乐 促销打折 交友征婚 商品供求  商家黄页
【商家】 【转让】 【求购】 【出租】 【求租】 【招聘】 【求职】 【分享】 【需求】 【最新信息· 最新回复· 3日浏览排行】
 位置导航:首页蚌埠新闻

蚌埠花鼓灯展演周成为“玩灯人”的节日

2018/11/20   来自:[蚌埠信息网]   浏览:1104
 

中国文化传媒网记者 韩君怡

安徽省花鼓灯歌舞剧院在展演开幕式上表演《远去的兰花爷爷》

花鼓灯是以歌舞为主的传统民间艺术,被誉为“东方芭蕾”,在以蚌埠为中心的皖北地区流传最为广泛,有“淮畔幽兰”的美誉。花鼓灯的舞蹈语汇明快丰富、步法与姿态变化万千,男性角色统称“鼓架子”,女性角色统称“兰花”,表演风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中华民族有代表性和震撼力的民间舞蹈之一。2006年,花鼓灯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锣鼓声声震天响,载歌载舞满天红……近日,由中国舞蹈家协会、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蚌埠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中国(蚌埠)花鼓灯艺术交流展演周落下帷幕。来自国家级艺术团体、民间队伍、专业院校的花鼓灯艺术表演者共同为珠城百姓献上了高水准、接地气的舞蹈盛宴。

庆祝“玩灯人”自己的节日

10月27日,蚌埠市淮河文化广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来自各地的24支花鼓灯队伍和舞龙、舞狮、旱船等48支民俗队伍从四面八方向广场集结。千班锣鼓百班灯,“玩灯人”个个身着鲜红明黄的服装,迈着刚健有力的步伐,玩着叠罗汉、凤舞龙蟠、狮子吐球等绝活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颜。踩街队伍所到之处引起众人驻足围观。

来自有“中国花鼓灯第一村”之称的禹会区冯嘴子村的花鼓艺术团带来了《欢腾的鼓乡》,“鼓架子”和“兰花”接连转换队形,带来热烈奔放、动静相宜的群舞,其间穿插扭、跳、翻、跌等一系列高难度技巧,令观众叹服。

“跳起花鼓敲起锣,用欢快与喜悦的舞蹈来庆祝我们‘玩灯人’自己的节日。”蚌埠市级非遗传承人顾小妹说,能参加这次的活动真高兴。

安徽省花鼓灯歌舞剧院带来花鼓灯的经典桥段“抢板凳”,围绕一张板凳展开了一场精彩的三人舞,舞蹈编排构思巧妙,表演节奏把握精准,“鼓架子”翻筋斗、腾空跳跃,“兰花”姿态优美、细腻俏皮,双方互动令人捧腹。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娄楼也带着新作《赶场灯·扭啊扭》参加此次活动。她以花鼓灯传统的“上山步”“拔泥步”“打错步”等步伐让队伍“赶”到场上,进而“扭”出了花鼓灯的时代气息。

深入基层发掘创作素材

“这次活动的亮点在于深入基层、回到民间,让更多的舞蹈家与编舞家在发掘原汁原味的艺术宝藏、寻求创作素材的同时,进一步深化自己的艺术创作理念。”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罗斌说。

在蚌埠体育中心举行的展演周开幕演出上,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表演的《一抹红》通过浓郁的苗族舞韵表现了苗族女儿出嫁时的感人情景,广东歌舞剧院带来的双人舞《与妻书》讲述了革命烈士林觉民与妻子的动人故事。

提炼花鼓灯的动作形态,将花鼓灯的韵律与精华进行舞台化加工与处理,从细处反映当下淮河两岸人民的生活情趣,是一条有效的创作路径。北京舞蹈学院带来的《啷哩个啷》打破了花鼓灯传统的小场子表演方式,展现了小夫妻嬉笑怒骂的情感生活。

凤台县花鼓灯艺术团表演的《家乡的红绣球》讲述新一代花鼓灯传人对故土的眷恋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辛勤工作的人们听到了熟悉的乡音,看到了传统花鼓灯的红绣球,便挥舞起红绣球,跳起花鼓灯,共同营造出轻松愉快、热烈欢腾的群舞场面。

安徽凤台花鼓灯艺术团省级非遗传承人岳颖献上了精彩的“兰花”反串,摇曳生辉、极具张力的表演呈现出传统花鼓灯的独特魅力。“在这场表演中,我融合了花鼓灯传统绝活儿——脚踩三寸金莲,与其他团员一起合作,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感与完成度,展现了凤台流派花鼓灯的风格特色。”岳颖说。

发展花鼓灯艺术要接地气

为及时交流心得、梳理脉络,10月28日,来自民族民间舞领域的专家学者齐集一堂,召开花鼓灯学术座谈会,畅谈花鼓灯艺术的保护和发展趋势,并对花鼓灯艺术作品在创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国家一级编导刘江在展演周期间与当地的表演者互动,看到各个年龄层的群众对于花鼓灯艺术的传承热情高涨,他十分惊喜与欣慰:“希望各个流派在传承中加强体系化建设,明确自身特色。”对于专业团队,他表示,在创作中要紧抓现实题材,提炼当地的人文历史,用花鼓灯的独有语汇讲述中国故事。

“花鼓灯不是演出来的,是‘玩’出来的。如今自我表现的意图多了,但是‘玩一把’的心态少了。制造与翻版多,创造却很少。”国家一级编导、蚌埠市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赵新盟认为,继承与发展花鼓灯必须要找源头、接地气,“要深入生活与人民,从中寻找题材、捕捉灵感,体会‘玩灯人’达观的状态和生命力的绽放,真正感受即兴表演的质朴与自然美。”

花鼓灯传承离不开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新人一定要让他们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学习花鼓灯要熟练掌握技能,加强知识储备,探索其发展规律,彰显花鼓灯艺术的纯洁性、独特性和艺术风格。”赵新盟说。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推 荐 信 息

版权所有:蚌埠信息网 Copyright © 2009-2023 www.a5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24小时短信服务热线:15366664644(限短信) Email:china@city28.com  蚌埠信息网QQ交流群:133171182
运营维护:南京鸣谷科技有限公司驻蚌埠办事处 总部地址:南京市珠江路258号
网络带宽支持:主机城 网站管理员:云飘影 QQ1:102061192 QQ2:102061193
程序版本:86生活分类信息网 V1.5(蚌埠信息网) 蚌埠市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 王栋律师(13611306455)